行业资讯
安全为基,数实融合多管齐下
2024-11-05
为深入落实数实融合战略,未来我国能源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将重点开展以下一些工作:
一是尽快推动能源数字化、智能化领域的共性和关键技术突破。
能源系统智能调控技术方面,推动数字孪生模型及智能控制算法的开发,加快研究面向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统应用的低成本、高性能信息通信技术,推动能源流与信息流高度融合的智能调控及安全仿真方法研究,提升能源系统动态监测、协同运行控制及灾害预警水平,探索多能源统一协同调度,支撑系统广域互济调节、新能源供给消纳和安全稳定运行。
能源系统网络安全技术方面,加强能源装备及系统保护技术研究,开展能源数据安全共享及多方协同技术研发,发展能源数据可信共享与精准溯源技术,提高敏感数据泄露监测、数据异常流动分析等技术保障能力,促进构建数据可信流通环境,提高数据流通效率。
能源装备智能感知与智能终端技术方面,加快智能传感与量测技术研发,提升面向海量终端的多传感协同感知、数据实时采集和精准计量监测水平,推动基于人工智能的能源装备状态识别、可靠性评估及故障诊断技术发展。
二是推进技术创新、运营模式、发展业态等方面的试点示范。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共性需求,依托能源工程积极探索多元化应用场景试点示范,重点推进智能电厂、新能源及储能并网、输电线路智能巡检及灾害监测、智能变电站、自愈配网、智能微电网、氢电耦合、分布式能源智能调控、虚拟电厂、电碳数据联动监测、智慧库坝、智能煤矿、智能油气田、智能管道、智能炼厂、综合能源服务、行业大数据中心及综合服务平台等应用场景的组织示范工程和试点任务。
三是加强能源各行业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建设。电力行业加强电厂工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推进传统能源厂(站)信息系统向网络安全动态防护、云安全防护、移动安全防护升级,进一步完善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体系,加快电力系统网络安全风险态势感知、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油气行业提升油气田工业主机主动防御能力;煤炭行业推动煤矿构建覆盖业务全生命周期的“预警、监测、响应”动态防御体系。
四是加强能源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与共享应用。对于安全敏感性高的数据,提高数据汇聚融合的风险识别与防护水平,强化数据脱敏、加密保护和安全合规评估;对于安全敏感性低的数据,健全确权、流通、交易和分配机制,有序推动数据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共享,推进数据共享全过程的在线流转和在线跟踪,支持数据便捷共享应用。
五是完善能源数字化、智能化政策、法规及各级标准体系。加强能源各行业现行标准与数字技术应用的统筹衔接,推动各行业加快编制一批数字化、智能化关键技术标准和应用标准,引导各行业分类制定数字化、智能化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能源数字化、智能化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完善数字化、智能化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评价机制和服务体系。
六是加快培养能源数字化、智能化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数字化、智能化不是完全取代人,而是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创造力、发挥人的价值。深化能源数字化、智能化领域产教融合,支持能源企业与院校围绕重点发展方向和关键技术共建产业学院、联合实验室、实习基地等。依托重大能源工程、能源创新平台,加快培养能源数字化、智能化中青年骨干人才,加速培育一批具备能源技术与数字技术融合知识技能的跨界复合型人才。
随着数智化技术与能源的深度融合,社会生产力体系正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有人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智化技术喻为飞驰的火车,警示人们当它呼啸而过时将无法上车。如果说,传统能源系统和工业革命解放了人类体力,转换外界能量为人所用,进而创造了物质丰裕的世界,那么,现在,依托数智化的能源革命和新一轮工业革命,则解放了人类大脑,将个性化需求置于产业进步核心,将激发人类的精神潜力,去创造更加值得憧憬的未来。
数智化技术使因需定制、因人而异成为可能。尽管传统观点认为,实现全面产业数智化至少还需要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但当前的能源产业链上各方正在积极携手跃迁,迎接美好未来的挑战。
(来源:微信公众号“ 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 ” 作者:王伟 特约撰稿人 陈光 贾雪枫)
下一篇: 价值重塑,新生态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