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重塑,新生态不断涌现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能源行业格局,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价值创造体系也逐步实现全面重塑。
——数据成为关键要素和重要资产。数据资源在能源行业的充分流通和使用打破了信息壁垒,促进各主体间的互联、互动、互补,优化了能源生产和消费决策,提升了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及相关行业之间的协调运行效率,最终提高了能源系统的整体效率。
——价值链实现重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破了传统能源行业的边界,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通过构建开放的能源互联网平台,能源企业与外部企业之间形成了紧密、高效的合作网络。能源行业与交通、建筑、信息通信等行业逐步实现深度融合,并催生出智能交通、绿色建筑、智慧城市、智能微网、虚拟电厂、综合能源服务等一系列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用户参与共创。用户不再仅是能源的消费者,也是能源的生产者和交易者,积极参与价值创造全过程。借助于智能电表、能源管理平台等各类智能终端,用户可以更加灵活地管理用能情况,并通过以智能家居系统控制家电能耗、参与需求响应计划等方式转变能源消费模式,参与能源市场的交易和调节。
借助于快速发展的“大云物移智链”等技术,一批用户基础良好、技术积累丰富、资金实力雄厚的能源领军企业率先推进组织架构变革和商业模式重塑,实施跨界融合创新,对外提供开源、共享的平台等资源,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生态系统。
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建成并运营全球覆盖范围最广、服务能力最强的智慧车联网运营平台。为充电运营商提供建站规划、运营分析、智能运维等大数据服务,为车主提供智能推荐、站(桩)导航、即插即充、无感支付、电池安全监测等充电服务,得到用户和市场的双重认可。
国家电投整合电力行业源网荷储以及设备制造与工程建设等各个环节信息、各类能源产业链信息,汇聚能源生产、经济、消费、安全等数据,牵头建设并运营了一个可感、可知、可视、可控的平台,打造了开放共享的能源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
国家能源集团开创了能源供应链数字化、智慧化运营的先河,打造了“一体化集中管控、智慧化高效协同、可视化高度融合”独具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能源行业和国资央企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树立了良好标杆。
目前,能源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和制约因素逐渐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硬件”转向制度机制设计方面的“软件”。
近年来,我国能源行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数据中心、物联网、5G、工业互联网、智能电网、新能源充电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入和建设为能源行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能源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硬件”瓶颈逐渐得到缓解。
与此同时,能源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面临的“软件”制约因素开始凸显。例如,能源企业在数据安全管理、数据资源化开发等方面的制度机制建设尚不健全;先进数字技术与能源技术在能源领域的融合创新存在不足,能源系统智能感知和调控体系精准性、实时性有待加强;支撑能源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政策、法规、标准等尚不健全,对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支撑力度存在不足;数据在源网荷储各环节及不同能源品种之间缺乏有效融通,海量的数字化应用尚未聚焦于优化企业内部治理和管理模式;能源企业普遍缺乏能源数字化、智能化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等等。
(来源:微信公众号“ 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 ” 作者:王伟 特约撰稿人 陈光 贾雪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