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超临界 CO2 压裂诱导裂缝机理
2025-03-01
尽管超临界CO2压裂技术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其实际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如需要精确控制注入参数以优化裂缝形态,以及如何有效处理和回收使用后的CO2等问题。然而,随着技术进步和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升,这一技术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陕西科盛信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凭着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解决了诸多难题,为油田增产注入强大的活力实现高效开采,在能源合作方面全力围绕“降能耗”“提产量”目标,按照油田地质特征、产油能力、开发难度、以及油藏类型制定不同的开发策略以及分类分级管理。
超临界二氧化碳(CO2)压裂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油藏增产措施,其诱导裂缝的机理与传统水力压裂有所不同。以下是超临界CO2压裂过程中诱导裂缝形成的主要机制:
1. 物理特性
超临界状态:在特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通常为31.1°C以上和7.38 MPa以上),CO2处于超临界状态,这时它具有接近液体的密度和类似于气体的扩散性及粘度。这些特性使得超临界CO2能够有效地渗透进入地层微小孔隙中。
低粘度和高扩散性:相比传统的水基压裂液,超临界CO2具有更低的粘度和更高的扩散速度,这有助于快速穿透岩石并形成更复杂的裂缝网络。
2. 压裂过程中的应力变化
注入压力作用:当高压下的超临界CO2被注入到目标油层时,它会在岩层内部产生局部高压区,导致原有裂缝扩展或新裂缝的生成。
应力场重分布:随着CO2的不断注入,地层内的应力场发生改变,促使岩石破裂并沿着最易破坏的方向扩展裂缝。这种应力场的变化不仅影响了裂缝的形态,还决定了裂缝的扩展方向和最终形状。
3. 化学反应及物理相互作用
溶解效应:超临界CO2可以溶解部分矿物质,特别是碳酸盐类矿物,从而减弱岩石结构,促进裂缝的发展。
溶胀效应:对于某些富含有机质的页岩等储层,超临界CO2还能引起有机物质的溶胀,进一步加剧岩石的破裂。
4. 裂缝网络的复杂性
由于超临界CO2的独特性质,它能够在地层中形成比传统水力压裂更为复杂、连通性更好的裂缝网络,这对于提高油气采收率至关重要。
上一篇: 二氧化碳压裂技术在煤层气开采中有哪些优势
下一篇: 油田氮气泡沫增产技术的施工工艺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