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在使用连续油管氮气气举排液技术时,如何选择合适的气举深度
2025-02-20
陕西科盛信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凭着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解决了诸多难题,为油田增产注入强大的活力实现高效开采,在能源合作方面全力围绕“降能耗”“提产量”目标,按照油田地质特征、产油能力、开发难度、以及油藏类型制定不同的开发策略以及分类分级管理。
1. 地层压力较低或渗透性较差时,气举深度应适当减小,以避免过度降低井底流压,导致地层坍塌或出砂。对于低渗透、低产能的油藏,气举深度不宜过深,通常不超过500米,以确保气举效率。
2. 气举深度应确保在套管和油管的安全承压范围内。井深和井斜:对于大斜度井或超深井,气举深度需要根据井筒结构和工具下入能力进行调整。例如,超深层气举需要耐高温高压的工具和优化的气举管柱。
3. 气举深度应与地面注气设备的能力相匹配。注气压力需要接近地层静压和井底流压,以避免气体进入储层或导致地层坍塌。连续油管的长度和性能:连续油管的长度和抗压能力限制了气举深度。通常,连续油管长度不超过4500米。
4. 气举深度应根据井筒内液面位置和排液目标确定。对于需要快速排液的井,气举深度应接近液面,但不宜过深,以免增加作业风险。选择气举深度时,需要综合考虑作业效率和成本。逐级增加注气深度进行定点注气是一种常用的优化方法,能够根据现场反馈调整注气深度。
5. 通过逐级增加注气深度,进行不同深度的定点注气,根据排液效果和井筒压力变化调整气举深度。利用节点分析技术评估气举过程中的压力和流量变化,优化气举深度和注气参数。
当地层压力较高时,气举深度的调整需要综合考虑地层特性、注气设备能力以及气举工艺的优化目标。以下是具体的调整策略和优化方法:
气举深度的选择原则
当地层压力较高时,气举深度应适当减小,以避免过度降低井底流压,导致地层坍塌或出砂。通过节点分析方法确定最佳的注气深度,确保井筒流出与地层流入的长期稳定协调。
优化方法
利用节点分析技术,结合产能方程和地面注气能力,确定最佳的工作阀深度。
具体步骤包括:
1.根据产能方程绘制油管流入曲线。
2.根据地面注气能力绘制环空套管流出曲线。
3.两条曲线的交点即为最佳注气深度。
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地层压力、注气量、注气压力等参数对气举效率的影响。地层压力是影响气举效率的关键参数之一,充足的地层能量是保证油井具备较高产能的基础。
注气深度的优化设计
工作阀越深,气举排液能力越强,但所需注气压力也越高。因此,在地面气举设备举升能力基础上,通过节点分析确定工作阀深度,并考虑过阀压差,实际工作阀深度通常向上调整100米左右。卸载阀的注气深度应从上而下逐级降低,确保下一级气举阀的打开建立在上一级阀关闭的基础上。
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根据地层压力和井筒条件,合理控制注气量和注气压力,避免因注气量过多导致地层压力过高,影响油井的长期生产。在高压力地层中,氮气气举技术可与其他技术(如注水、注聚合物等)结合,共同实现地层压力的管理和调控。
上一篇: 如何提高氮气气举排液的效率